看音乐剧《唐璜》·2 | 我们是否都愿只为爱而活
更新时间:2025-07-07 16:51 浏览量:1
时隔一年又见到Gian,又说一次再见,想念之下翻出《唐璜》来看,又有了许多与一年之前不同的感受。
之前我说唐璜不是空虚的,回过头一看,在遇见真爱前,他所作所为的一切,恰恰是没有理想与目的时才会有的表现:享乐可以作为奖赏,但不能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耽溺于女人与美酒,不论是女子的爱、友人和父亲的劝诫都一概不理,将他人真心不以为意地当作玩物——只有没有目标的、空虚的人才会如此。在乎自己的人往往不会放任自己无所事事。
而爱让他找到了生命中的重点,一样在乎的东西,而人在意的事物总是他们的软肋。发现了爱的滋味的唐璜不愿让玛丽亚曾经的婚约者受伤,也懂得了人性,于是在赢得决斗后并未像往常一样将对手杀死,这也让他在拉斐尔剑下丧命。
此刻我们可以说,骑士的诅咒一字不差地应验——常看到有人不解,说骑士以爱为诅咒,这怎么会是一种惩罚?恰恰相反,当我们懂得一样东西的好,便会拼尽全力想要把它留在身边久一点。
唐璜的生命是他为爱支付的代价,为爱失去生命则是惩罚本身:而最残忍的,莫过于知晓但无法拥有,才能、财富如是,爱也如是。
世界上不缺以爱为题、以死亡做结尾的文艺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星幻》,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但唐璜显然与后两者相去甚远。整个故事的基调结合法式的浪漫(*尽管它其实是加拿大音乐剧)和西班牙式的热情,这也让它的发展快得像一团火,你还未来得及理清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便已经奔向结局。
节奏过快,以至于观众还没有搞清楚唐璜为什么爱上玛丽亚就已经结束,以至于被评论为“法剧特色”——歌好听,非得谈个恋爱,剧情几乎没有。对这几点我80%赞同,但要将它的剧情薄弱等同于内涵上没有可供挖掘的地方,则未免有失偏颇:事实上唐璜这个形象本身背后所蕴含的,就已经极为丰富。
人物形象和剧情梗概蓝本部分来自于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唐璜》的故事,其历史原型之一为历史上的冒险家、风流浪子贾科莫·卡萨诺瓦,拜伦、莫扎特、莫里哀等诸多巨匠都曾创作与他相关的作品……现代唐璜的定义是一个好色徒,他要占有最大多数的女人的肉体来满足他的男性虚荣感。
另外一些叙述中,也见到了唐璜其实只不过是个真心喜欢每个他诱惑过的女性的男人,能见到每个女性真正美丽之处与内在的价值是他的天赋(明显可见后者是源自卡萨诺瓦的历史形象)——后者中,以加缪的形容让人尤为印象深刻:在《西西弗神话》中,加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唐璜的爱情每次都是全身心投入,他爱每一个他爱上的女人。加缪认为唐璜是爱情至上者,而音乐剧中的唐璜恰恰相反,在明白爱情的含义前可以说是个自我中心的人。
不论是哪一种,这个风流浪子的形象都已经深深扎根人们心中,以至于成为诸多关乎冒险、爱情与自我探索的故事经久不衰的选题。而身为一个普通人,我想我们既不会像剧版唐璜那样冷酷、也没有时时冒险的不羁,即使明白怎样爱、爱上谁、如何去爱、爱多久全然不由我们自己控制,但我们仍然唯有像剧中的唐·卡洛斯一样笃信:Yo quiero, vivir solamente de amor(我付出爱,此生愿只为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