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们重回血火交织1930年代,这部音乐剧必将大火!
更新时间:2025-07-13 17:54 浏览量:1
终于在北京看到了这部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我相信它注定是一部要在全国大火的经典之作,虽然听过评书,读过小说,看过电视剧,但这部音乐剧还是给人太多太多的惊喜,完全是称得上是一部超高能量舞台作品。
●高能量的音乐。26首原创歌曲,首首都好听,演员的唱功出色,现场感动人心。作曲刘九佑真是超高水平。
●高能量的歌词。歌词应该出自编剧杨硕,把中文里蕴含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朗朗上口,冲击力极强。很希望能收藏到它的歌词台本,值得反复诵读。
高能量的肢体动作。非20-30岁的年龄演员根本无法适应如此大量肢体动作的表演,现场的气氛感染力强。
●高能量的冲突。从原著中提炼出一条既能展现国仇家恨,又能叩问人性善恶的故事线,更难得的是与原著的故事相去不远,让人既熟悉又新鲜——而对“夜幕”这个代号的精彩提炼,则更证明了创作者强大的戏剧功力,叹为观止。
●高能量的哈尔滨。哈尔滨被音乐化、诗化,相信此剧全国演出之后,这座北方城市的知名度又会大大提长——当然,哈尔滨本来也是音乐之城,现在的哈尔滨正是音乐之夏。
小时候的历史知识有限,对《夜幕下的哈尔滨》的了解仅限是一个情节精彩的谍战故事,但随时年龄的增长,和对1930年代中国的了解,才明白这个故事的所有情节背后都锲合着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早在1920年代就已经在东北开始发展力量,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出关外,国民党国民政府瞬间失去了治权,倒是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共产党人逆势而上,在哈尔滨建立起了强大的组织体系和武装力量,这才有了后来东北抗日联军的大崛起。
在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其实是在中国领土的两个大片区域里建立了数以万人的武装反抗力量,一个是以江西瑞金为中心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所括湖北、河南和陕西的红军),另一个就是迅速做大的东北抗日联军,其实,东北抗日联军最早的旗号也是中国工农红军。
这个故事里的王一民,既是书生也是刺客,能文能武,他能让我看到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杨靖宇(马尚德)和赵尚志这些共产党人的影子,他们当年在成为东北抗联领袖之前,与哈尔滨的文艺界同样关系深厚,在文艺界也影响巨大,杨靖宇本人就是曾得周恩来亲传的共产党高级特工人才,本来是要送到苏联深造的。关于此,也可以参考电视剧《爱国者》
而当年的哈尔滨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长起了一大批爱国作家的剧作家,组成了影响力巨大的作家群,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还都去了延安,比如萧军等,本故事里的剧作家塞上萧让我想到了当年金剑啸烈士,金剑啸既是共产党人也是剧作家,年纪轻轻就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
那个年代,共产党这3个字也是非常复杂的,既是中国共产党,也是共产国际,也是朝鲜共产党,其实当年在东北三省活动的共产主义力量很多来自于朝鲜,所以,这部音乐剧中出现了哈尔滨青年学生受到朝鲜人民起义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运动的书籍影响的段落,要知道1909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就在哈尔滨火车站实施的(哈站现在还有纪念处),可以说哈尔滨是代表了中国人民抗日精神的第一座标志城市。
1930年代的哈尔滨其实亦是一个国际化的军火黑市交易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经常从这里的秘密线路上得到给养和装备,这部音乐剧里卢氏家族与江北游击队之间的关联正在于此。另外,电视剧《悬崖》里其实也有类似的段落。
《夜幕下的哈尔滨》的第二主角玉旨一郞,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和平主义者,但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同情者和同道人,这个人物并不是创作者的单纯想像,而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原型,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伊田助男的故事,还有福间一夫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感人至深。
今年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部音乐剧的出现真是生逢其时,盼望它在完成在哈尔滨和北京、上海的演出之后,还能进行全国巡演,美好的作品应该被更多人看到,应该长留风范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