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繁星戏剧村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戏台》狠狠打了跑路投资方的脸,好戏在后头,永远不怕晚

更新时间:2025-07-24 22:30  浏览量:1

一个70岁的老人,拿着一部拍了七年的电影回来。为了它,他赌上了自己的房子和全部家当。

在他身后,是撤资离去的投资方。在他面前,是无人看好的市场。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这部电影的点映票房,从最初不起眼的一百多万,慢慢爬升,最后冲破了一亿一千万。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一个人的坚持,也藏着观众无声的选择。当初那些走开的人,现在回头看,不知是什么感受。市场有时候很奇怪,它会忘记很多人,但也会记住一些人。

陈佩斯,就是那个被记住的人。

为什么是他?为什么一部看起来不那么“现代”的电影,能有这样的力量?要找到答案,得先看看这个人过去做过什么。

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春晚的小品。但他从大众最熟悉的地方消失,也快三十年了。这个消失,不是隐退,更像是一种结果。一个选择的结果。曾经有主持人问他,得过国家级的什么大奖没有。

他笑着回答,我这个人很干净。

一句“干净”,说完了半辈子。干净的意思,是不去拿那些需要交换才能得到的东西。干净的意思,是当年敢为了作品的版权,和电视台打官司。在那个年代,这样做就等于断了自己的路。他确实也付出了代价,很长一段时间,电视上再也看不到这个人。

他没有低头,也没有消失。他转过身,去做话剧。一个需要一板一眼,一场一场演给台下观众看的行当。话剧不赚钱,也远不如上电视风光。但他一做,就是很多年。《戏台》这个故事,最早就是他在话-剧舞台上打磨出来的。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愿意为了把《戏台》拍成电影,而压上自己的房子。因为这部作品,是他用时间和心血换来的。当投资方因为不看好市场而撤资时,他没有停下来。他选择了自己扛。

七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已经不算年轻的人来说,是很漫长的。在电影的发布会上,这个在舞台上逗笑了一代人的老人,几次没能控制住情绪。他的哽咽,不是诉苦,更像是一个手艺人,终于把自己的作品捧出来时,那种复杂的感情。

他为这部电影付出了什么,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为了这部电影,他花光了积蓄,抵押了房产。

现场的观众,对着他说了一句话:“不要怕,你可是陈佩斯呀!”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它说明,即使他离开屏幕很久,观众们并没有忘记他。人们记得的,不只是他的小品,还有他这个人。这份信任,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当电影开始点映,票房从低谷往上走的时候,很多人并不觉得意外。这更像是一种确认,确认了观众和创作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朴素的联系。

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故事发生在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一个戏班后台发生的一系列混乱事件。一部喜剧,但笑着笑着,可能会让人心里有点别的滋味。它讲的是小人物在乱世里的生存,讲的是艺术在权力面前的脆弱和坚持。

这和他自己的经历,似乎有某种呼应。他用一个荒诞的故事,说了一些很认真的事情。

也有人不喜欢。有人说电影里戏曲的成分太多,看不习惯。这种声音是存在的,也很正常。任何作品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市场的反应说明,更多的人接受了,并且被它打动。

这部电影的成功,不是偶然,是观众的一种选择。

观众选择的,可能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他们选择的,是一种创作态度。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讲究流量的时代,有一个人,愿意花七年时间,用最“笨”的方法,去完成一个作品。他没有用那些正当红的明星,也没有用花哨的宣传手段。他用的,就是他的作品本身。

这件事情本身,就给了很多人一种力量。它证明了一件事,用心做的东西,是会被看见的。

今天,我们看到电影的票房数字在不断增长。这个数字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商业的范畴。它更像是一场迟来的回报。回报那个当年选择“干净”的年轻人,回报那个后来一头扎进话剧舞台的中年人,回报那个现在为了电影赌上一切的老人。

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有些东西,时间冲不掉,市场也夺不走。那就是一个创作者对作品的尊重,和观众对这种尊重的回应。

好作品,观众是能看懂的,这不需要解释。

《戏台》的故事还在继续,这部电影的最终成绩,现在还无法定论。但它的出现,已经像一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水里。它让人们再次看到,电影,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演员,一群用心的人,聚在一起,就能做出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这件事,简单,却也最难。陈佩斯做到了。

场馆介绍
繁星戏剧村位于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面积近5000平方米,一期将开放5个小剧场,预计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200座剧场两个,150座剧场1个,80座剧场两个。除了剧场外,戏剧村内还有艺术展览、酒吧、书吧、餐厅等相...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
地铁宣武门站A口和E口出来便是公交47路、83路、102路、105电车、109电车、603
繁星戏剧村5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