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繁星戏剧村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父母一句 “不懂事”,可能会堵上青少年倾诉的勇气

更新时间:2025-07-28 23:13  浏览量:1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真不懂事”“跟你说过多少遍,偏不听,就是不懂事”“人家都能忍,就你不行,太不懂事了”……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父母说 “不懂事” 时,往往带着 “为你好” 的急切,觉得孩子 “太任性”“不听话”。可对青少年来说,这句评价像一扇突然关上的门 —— 当他们鼓起勇气说出烦恼、委屈或困惑时,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 “不懂事” 的否定,慢慢就会把话咽回去,再也不想开口。​

一、“不懂事” 三个字,藏着对青少年的 “不看见”​

青少年的世界里,那些被父母视为 “小事” 的烦恼,其实分量很重。而 “不懂事” 三个字,直接否定了他们的感受,让他们觉得 “我的想法不重要”。​

1. 他们的委屈,被 “不懂事” 轻轻抹去​

初二的小敏因为同桌总借她的文具不还,委屈地跟妈妈说 “我不想让她再借了”。妈妈说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小敏低下头,没再说话。她其实想说 “她借了不还,我不好意思要,自己都没得用了”,可妈妈的 “不懂事” 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倾诉的欲望。后来她偷偷把文具藏起来,和同桌的关系越来越僵,心里的委屈越积越多,却再也没跟妈妈提过。父母可能没意识到,一句 “不懂事”,会让孩子觉得 “我的委屈是错的”,只能自己憋着。​

2. 他们的困惑,被 “不懂事” 挡在门外​

高一的小宇对 “喜欢” 这件事很困惑:他觉得自己好像喜欢班上的一个女生,又怕影响学习,纠结了很久跟爸爸说 “我最近有点烦”。爸爸没等他说完就打断 “是不是又不想好好学习?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小小年纪懂什么感情,真不懂事”。小宇张了张嘴,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他其实想问问 “这种感觉正常吗?该怎么办”,可爸爸的 “不懂事” 让他觉得 “我说了也没用,只会被骂”。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有很多对世界、对自己的困惑,他们需要的是 “我听你说”,而不是 “你不懂事”。​

3. 他们的努力,被 “不懂事” 否定成 “瞎折腾”​

高二的玲玲想参加学校的话剧社,跟妈妈商量时说 “我想试试,不会影响学习的”。妈妈说 “天天就知道玩,不好好准备高考,太不懂事了”。玲玲其实已经规划好了时间,每天只花一小时排练,可妈妈的话让她觉得 “我的努力在她眼里就是瞎折腾”。她没再坚持,心里却空落落的,觉得 “妈妈根本看不到我想做好的决心”。青少年尝试新事物、探索自我的过程,可能在父母看来 “不务正业”,但一句 “不懂事”,否定的不仅是这件事,更是他们 “敢于尝试” 的勇气。​

二、“不懂事” 的背后,是父母和孩子的 “认知错位”​

父母说 “不懂事”,往往是觉得 “孩子的想法不切实际”“做法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可忽略了青少年的世界和成年人不一样。​

1. 父母用 “成年人的标准” 要求孩子,忘了他们 “还在长大”​

成年人觉得 “同学借文具是小事”,却忘了孩子的世界里,“不好意思要回自己的东西” 是很大的困扰;成年人觉得 “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没用”,却忘了青少年需要在探索中找到 “自己喜欢什么”;成年人觉得 “感情的事太早”,却忘了他们正处于 “对情感好奇” 的阶段。用 “成年人的标准” 评判孩子的行为,说 “不懂事”,就像用尺子量蚂蚁,觉得 “这么小,有什么用”,却忘了蚂蚁有自己的世界和节奏。​

2. 父母用 “否定” 代替 “引导”,把 “沟通” 变成 “对抗”​

当孩子说 “我不想这样”,父母说 “不懂事”,其实是在说 “你必须听我的”。这种 “否定式沟通” 会让孩子觉得 “我的想法不重要,说不说都一样”,慢慢从 “想沟通” 变成 “懒得说”,甚至 “故意对着干”。就像小敏后来藏文具,玲玲放弃话剧社却偷偷在日记本上写剧本 —— 他们用沉默或叛逆对抗 “不懂事” 的评价,亲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3. 父母怕孩子 “走弯路”,却忘了 “弯路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父母说 “不懂事”,很多时候是怕孩子 “犯错”“吃亏”。可青少年的成长,本就是在 “试错” 中完成的:借文具的困惑,会让他们学会 “如何拒绝”;对感情的好奇,会让他们懂得 “如何处理情绪”;对兴趣的探索,会让他们找到 “自己的价值”。这些经历或许在父母看来 “没必要”,却是他们成为 “独立的人” 的必经之路。一句 “不懂事”,挡住的可能不只是一次倾诉,还有孩子在探索中成长的机会。​

三、把 “不懂事” 换成 “我听你说”,让孩子敢开口​

真正的沟通,不是 “纠正孩子的错”,而是 “走进他们的世界”。把 “不懂事” 换成倾听和理解,孩子才会愿意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1. 先问 “为什么”,再评 “对不对”​

当孩子说 “我不想借文具给同学”,别急着说 “不懂事”,试试问 “为什么不想借呢?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当孩子说 “我想参加话剧社”,别急着否定,试试问 “你为什么想参加?觉得自己能平衡学习和排练吗”。先了解 “孩子为什么这么想”,再和他一起分析 “怎么做更合适”,会让他觉得 “我的想法被尊重”,更愿意听父母的建议。​

2. 承认 “你现在的困扰,我小时候也有过”​

当孩子说 “我对感情有点困惑”,别说 “不懂事”,试试说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对某个同学有过好感,当时也很纠结”。这种 “共情式回应” 会让孩子觉得 “原来爸妈懂我”,愿意继续说下去。就像迷路的人遇到 “我也走过这条路” 的人,会更愿意听对方的指引,因为知道 “他理解我的感受”。​

3. 允许孩子 “暂时不懂事”,给他 “慢慢长大” 的空间​

孩子可能会因为 “同学借文具” 闹别扭,可能会因为 “喜欢的人不注意自己” 难过,可能会因为 “想参加兴趣班” 耽误一点学习 —— 这些在父母看来 “不懂事” 的行为,其实是他们成长的 “练习”。允许他们 “暂时做得不够好”,说 “没关系,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比说 “不懂事” 更有意义。就像学走路的孩子会摔跤,说 “没事,再试试”,比说 “连路都不会走,真笨” 更能让他们学会走路。​

青少年的倾诉欲,就像刚发芽的小苗,需要 “被看见”“被理解” 的阳光和雨露。一句 “不懂事”,可能会让这棵小苗蔫下去,再也长不高;而一句 “我听你说”,却能让它慢慢长大,长出 “敢表达”“愿沟通” 的枝丫。​

父母不妨多一点耐心,少一点 “不懂事” 的评价,走进孩子的世界看看:他们的烦恼或许很小,却很真实;他们的想法或许不成熟,却在努力长大。当他们敢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时,亲子间的连接才会更紧密,孩子才能在理解中,更有勇气面对成长中的风雨。

场馆介绍
繁星戏剧村位于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面积近5000平方米,一期将开放5个小剧场,预计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200座剧场两个,150座剧场1个,80座剧场两个。除了剧场外,戏剧村内还有艺术展览、酒吧、书吧、餐厅等相...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
地铁宣武门站A口和E口出来便是公交47路、83路、102路、105电车、109电车、603
繁星戏剧村5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