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特别的七夕告白书|话剧《长安的荔枝》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
更新时间:2025-08-30 10:09 浏览量:3
2025年8月29日七月初七,话剧《长安的荔枝》在河北石家庄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与现场观众一起共度别样“七夕”。
演出开始前,不少观众手捧鲜花走进剧场,或同家人、或同朋友、或同重要的的那个TA……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将戏剧作为送给彼此独特的礼物。一位老人说这部话剧是自己孩子送给他和老伴的七夕礼物,连座位号都专门挑了七排七座。许多老粉也专程从北京、河南等地赶来河北,带着自己家乡的小文创和鲜花,与“小荔枝”来一场双向奔赴的约会。
当看剧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话剧《长安的荔枝》也成为了不少观众心中的“精神蜜友”,用时尚先锋的艺术形式回应着当代社会生活下普罗大众的情感共鸣。它是最强嘴替,调侃着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麻烦与困境,它也是贴心树洞,给予每一位观众鼓励与共鸣。毕竟生活不是爽剧,也并非人人都有主角光环和金手指,褪去造梦式的英雄滤镜,李善德普通、“窝囊”下的超强执行力、拼死一搏的勇敢魄力,和它坚持良知与底线的清醒抉择,才是当代年轻人在充满诱惑与压力的现实生活中,保全本心、勇往直前的重要诀窍。
自首演以来,话剧《长安的荔枝》已走过7个省、3个直辖市、10个城市,演出34场,随后还将在全国各地继续上演近百场。从首演的火爆,到北京站的开票十分钟秒空,再到后面越来越多的观众爱上“小荔枝”,“全勤粉”“N刷粉”“二创粉”的层出不穷,感动之余,我们也更加珍惜每一场演出,在不断的总结和改进中,呈现出更好的表达。也正因如此,不少老粉常说,“话剧《长安的荔枝》像一个宝藏,每一场都会挖掘出不一样的感动和惊喜,场场都会有新的体验和新的探索,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而这种“场场如新”的体验,正是话剧“现场性”的特质的。在重庆站有一位小学生这样评价:“话剧《长安的荔枝》比电影电视剧更让我觉得身临其境,更真实,它很好地还原了这个故事原汁原味的本质。”这种“真实感”源于演员们每一次演出现场的即时反应,他们会真实地重新感受整个事件带给心灵的变化和震颤,将每一个细小的波动、体验和成长呈现出来,在面对面的场域中与观众产生直接的共振。而每一场观众的反应也会回馈给演员,形成新的碰撞与火花。
每一场的演后SD、大合影、观众群互动,以及不同城市的见面会活动,也是非常好的直接与观众们建立沟通、了解不同感受与看法的重要途径。借助话剧《长安的荔枝》所搭建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文旅宣传活动,也让一部戏所引发的共鸣拓展到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促进。当粉丝们将带着家乡记忆的琐事和物品分享给我们时,当外地的粉丝说着想来长安看看时,当不同城市的人们为了同一个故事而感到触动时,西安话剧院“天下长安”系列的意义也在此刻得以展现。长安,“长”安,“常”安,它是每一个时代普通百姓的共同祈愿,更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心中美好、自豪的精神图腾。
西安话剧院成立至今已经有72年的历史,从初建院时“参加工作就是参加革命”,被大家称作“文艺党校”;到后来《西安事变》《巍巍昆仑》《毛泽东的故事》等一大批以领导人物为主角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目风靡全国,再到近十年来连续荣获文旅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各大国家级奖项,以及今天西安话剧院在更贴近当下观众审美习惯的不同戏剧样式的不断探索,都将人民立场、温暖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贯彻其中。正因如此,话剧《长安的荔枝》也更能在提供集体共情的同时,带去更多思考、抚慰与鼓励,在奔波于各个城市的巡演途中,带动各地文化碰撞、交流;也因为坚信“人民是最权威的评委”,所以会积极面对鲜花掌声和不同的见解,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打磨、雕琢,为更多观众奉献出更好的观剧体验。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瞬间挤满了大厅,文创区和SD签名区前皆热闹非凡。在这样一个传统而浪漫的节日中,大家怀着感动与热爱欢笑交谈,仿佛倾诉着一封特别的告白书,发于舞台,藏于心底。
2025年9月2日,话剧《长安的荔枝》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大剧院上演。期待与您再相聚。
编发:周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