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繁星戏剧村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发展咖啡馆戏剧,上海正当其时

更新时间:2025-09-24 06:12  浏览量:1

上海咖啡馆的繁荣创历史新高,稳坐全球第一把交椅。随之而来,咖啡馆戏剧也重新萌发,显示出生机与活力。近日,大世界存在主义咖啡馆小剧场上演配音演员版原创话剧《第二性》,是编剧赵潋的导演处女作。演出所表现的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和作家波伏娃的“契约”婚姻,引起当下青年人的热情关注。

大世界存在主义咖啡馆小剧场上演的话剧《第二性》

回想起来,中国第一个咖啡馆剧场就诞生在上海。2000年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校友王景国仿照美国,在肇嘉浜路创建“真汉咖啡剧场”,领一代风气之先。可惜,由于当年的政策与欣赏习惯等种种原因,它只延续了两年。之后,咖啡馆戏剧便隐没在都市时空之中。

放眼全球,西班牙咖啡馆戏剧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当我们打开视野,观察西班牙的咖啡馆戏剧,会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西班牙人对歌剧、戏剧的热爱,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一个剧本、几个人便能组成一个简易剧团。每逢夏天休假季,全国各地的小型戏剧社忙得不亦乐乎,室内室外、街头巷尾的简易舞台都是他们的表演天地。冬季降临,这些小剧团则转向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馆继续演出,营造出西班牙独特的“咖啡馆戏剧”文化氛围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咖啡馆是知识分子、艺术家和政治家的聚集地。在西班牙,尤其如马德里、巴塞罗那这样的大城市,咖啡馆不仅是休憩场所,更是重要的文艺舞台。那些设有表演区的咖啡馆,节目单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以满足不同“咖友”的需求:周一是诗人的聚会,他们带来新作朗诵;周二是作家们的天地,大家谈天说地,寻找灵感,或朗读自己的作品;周三是脱口秀之夜,无论经验深浅、名气大小,报名者皆可登台一试;周四属于画家时间,留着长发的男士和理着寸头的女士带着画作在此展示,分享创作理念与探讨画面细节处理;周末最是热闹,咖啡馆戏剧班子早已向店主预约登台。

咖啡馆戏剧通常短小精悍,形式不拘一格,表演时长约15分钟,演员三四人,无需布景和大型道具。表演内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贴近民众,易于引发共鸣。演员常即兴发挥搞笑逗乐,时而邀请观众上台配合,时而坐到观众席中对话。这种表演考验演员临场应变能力,他们需要储备大量笑料,在恰当时机抛出,此时观众便不知不觉成了“捧哏助手”。当今许多大型戏剧与观众直接交流的形式,正来自咖啡馆戏剧的传统。年轻的艺术家们得以在此尝试创作短小、前卫的作品。许多戏剧演员和导演正是在这种环境中,练就了扎实的表演和导演的功底。

巴塞罗那市内拥有80多处咖啡馆戏剧馆,散落在城市的大小街区。它们装修各异,有的豪华精致,有的简易朴素,咖啡或饮料的价格也随之不同,当然也与剧团的规模和演员的知名度直接相关。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场地的豪华与否并不影响演员的演技发挥。

西班牙的咖啡馆戏剧并非全由本地人经营和表演,许多来自中、南美洲国家的艺人同样活跃于此。共同的西班牙语体系消除了最大的语言障碍。咖啡馆戏剧不仅为移民带来艺术享受,还传递着来自家乡的消息。

四只猫咖啡馆

巴塞罗那著名的“四只猫咖啡馆”(Els Quatre Gats,加泰罗尼亚人称四只猫之意即生意惨淡、客人稀少)于1897年开业,曾是艺术革命的中心。年轻时代的毕加索因缺乏资金赞助,曾在这家提供免费场地的咖啡馆里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高迪、达利、米罗也常在此碰撞灵感。其空间兼具展览、剧本朗读和先锋艺术实验功能。这几位当年郁郁不得志的画家,常在馆内的咖啡馆戏剧中客串跑龙套。他们在即兴台词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悲切,

有趣的是,不少观众偏偏喜欢听他们“发牢骚”。如今的咖啡馆仍沿用“四只猫”之名,业务已从单纯的咖啡拓展为餐饮,馆内墙壁挂有据称是赝品的毕加索画作。不管真品赝品,凭借“毕加索首次个展举办地”的名头,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观赏,生意极为兴隆。

“四只猫”曾上演过著名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演员在表现“等待”时,喝着咖啡,吃着火腿,甚至将咖啡递给观众品尝,美其名曰“共同等待”。《等待戈多》本就充满荒诞难解的空白,意在激发观众想象。咖啡馆戏剧馆的演出则用咖啡、火腿、面包和蛋糕等实物去诠释这些“看不懂”的内容。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音乐宫(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的设计师路易斯·多梅内克·蒙塔内尔,堪称20世纪西班牙乃至欧洲顶级建筑大师之一。这座音乐宫的主体虽是音乐殿堂,但蒙塔内尔在底层特意开辟了一个宽敞的空间设计成咖啡馆,旨在打造一个音乐宫与戏剧咖啡馆的“连体婴”。观众可先在楼下咖啡馆欣赏一幕咖啡馆戏剧,再移步楼上聆听欧洲顶级音乐家演奏的古典音乐或歌剧。这样的设计理念在西班牙独一无二。殊不知,这位建筑大师本人不仅是咖啡馆戏剧迷,还兼编剧与演员于一身。

格兰希洪咖啡馆

马德里第一家咖啡馆戏剧馆“格兰希洪咖啡馆”(Café Gijón)于1888年在市中心雷科莱托斯大道21号开张。与巴塞罗那的“四只猫”相似,这里也是画家、作家、诗人聚首“发牢骚”的据点。牢骚中酝酿出故事,故事里诞生人物,接着诗人或作家提笔勾勒成剧本,然后他们自己分配角色,粉墨登场——马德里的咖啡馆戏剧便如此逐渐成形。

咖啡馆老板为了丰富表演内容,还会邀请弗拉门戈舞表演、诗歌朗诵,甚至衍生出“社会问题争论剧”。由于不必拘泥于戏剧传统程式,咖啡馆戏剧的表演格外轻松随意。跳弗拉门戈的舞娘也能客串角色过把戏瘾,画家、诗人、作家们更是台上台下忙得不亦乐乎。

可以看出,西班牙咖啡馆戏剧有文化名流参与的传统,他们直抒胸意,喜则唱,忿则吼,悲则泣,乐即演,与平民打成一片,共情互感,心灵沟通,让艺术与戏剧盛满现实感。演员的即兴表演,直接来自生活,接地气,通人心,共观念,达成理想的演员跟观众共同参与、互动的局面,成为社交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咖啡馆戏剧演出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融合戏剧、音乐、诗歌与社交的独特文化体验。

上海当下咖啡馆戏剧的兴起,跟西班牙有所区别,即更多是受“体验经济”的推动。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指出,当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已经被满足之后,他要求得到一些刺激和兴奋,希望有范围更广泛的各种有新鲜感的体验。这种种体验除了令人兴奋、感受刺激,还应当是安全的。托夫勒指出体验根本上是人们“自我实现”的努力。所以,“要想营造吸引顾客的体验,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产品实现‘体验化’”。

相比西班牙各地,上海可发展空间更大,创新意识更浓,专业业余演艺人才丰硕。在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指引下,演艺活动已扩展到茶馆、书店、商场公共空间等,商业业态跟演艺舞台的“双业态”乃至“多业态”正在实现产品“体验化”的努力。它们灵活切换,聚集不同人群,叠加浪漫、愉悦和舒心等多元感受,让本地人获得休闲消费体验,消除隔阂感陌生感,增强都市集体无意识;让国内外旅游者亲眼目睹欣赏体验上海都市文化,在美好享受中更新观念。

时尚性、体验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上海演艺新空间和新业态的特色。如能借鉴西班牙咖啡馆戏剧,更好融入即时性、民间性、参与性和情感交流,那一定会让文商旅更水乳交融,互动融通更为生动自由,创造出种种海派文化新成果。

栏目主编:邵岭 文字编辑:范昕

场馆介绍
繁星戏剧村位于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面积近5000平方米,一期将开放5个小剧场,预计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200座剧场两个,150座剧场1个,80座剧场两个。除了剧场外,戏剧村内还有艺术展览、酒吧、书吧、餐厅等相...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
地铁宣武门站A口和E口出来便是公交47路、83路、102路、105电车、109电车、603
繁星戏剧村5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