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繁星戏剧村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北京演艺经济“热”中求“新”

更新时间:2025-09-30 09:29  浏览量:3

“演唱会明年都快排满了!”

北京演艺经济“热”中求“新”

打开“00后”邵亚晴的微信朋友圈,一组组九宫格照片构成一首“夏日狂想曲”——13场演唱会,13次与音乐的快乐奔赴。

6月以来,孙燕姿、林俊杰、任贤齐、陈奕迅、“五月天”等众多歌手、乐团“扎堆”北京开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歌迷相聚于此。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假期,韩红、张碧晨等歌手也将在京举办演唱会,演出市场持续火热。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超4万场,吸引观众超100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7亿元。其中,大型演出活动194场,吸引观众超3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27亿元。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鸟巢”今年下半年档期已排满,2026年主场档期也已近排满。

当演唱会成为城市流量的入口,小小票根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演艺经济正为“演艺之都”北京注入澎湃动能与活力。

首演经济:“看演唱会,来北京!”

“我专门提早来,希望能买到限量版演唱会‘鸟巢杯’。”7月25日下午,距离“五月天”演唱会开始还有3个小时,来自澳门的观众黄颖思已在检票口等待。从山西赶来的郭雪,还特意带上了12年前在“鸟巢”看演唱会时购买的明信片——“这是我的青春记忆!这次来要在北京看6场演唱会。”

当下,演唱会已经从单一的娱乐活动升级为情感共鸣与社交体验的载体。当为心仪的歌手或乐队欢呼尖叫,当数万支挥舞的荧光棒汇成一片星海,当熟悉的旋律敲击心灵勾起段段回忆……“情绪价值”成为无数观众“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的动力。

“很难不被打动!去现场看过演唱会后,感觉浑身都充满了电。”邵亚晴兴奋地说。很多受访观众表示,演唱会就像心灵的“加油站”,短短几个小时的全情投入,能让人忘记烦恼,也能汲取很多感动和力量。

“演唱会的集体性消费特点能促发强大的情绪传染机制,显著激发情绪共鸣,更普遍地满足人们情感诉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说。

在北京,高品质、多元化的演艺供给为观众提供了丰富选择。“鸟巢”自3月就开始举办演唱会,比往年早了近1个月;华语流行歌手、新生代歌手、外国艺人等纷纷登台;张杰、林俊杰、陈奕迅等多位歌手在北京连开演唱会场次超过5场。

国家体育场公司总经理冯伏生介绍,2025年“鸟巢”万人以上演唱会场次和观众人数再创新高,头部歌手“连开”成标配。今年全年预计举办万人以上大型演唱会超50场次,预计将吸引280万人次观众到场观演。

“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城市服务三方面共同作用,催生了当下演艺市场的火热。”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郑芳说,今年4月,北京出台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10条举措,鼓励在京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优先支持将北京作为全国唯一一站、在京首演和全国巡演首站落地北京项目。

除了政策支持,北京还优化大型营业性演出“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原来串联着办的,现在可以并联办理。”郑芳说,审批时限最多由35个工作日减少至6个工作日,审批材料由单事项依次办理时的38件减少至集成后的22件。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观众可依照不同的票面颜色快速入场“鸟巢”,散场后还有延时运营的地铁公交等待……演唱会举办前后,北京文旅、交通、公安等多部门联动保障,为观众留下温暖的城市记忆。

乘数效应:用票根串联消费链

去首钢园与歌手形象公仔合影,到朝阳公园“五球”前和其他粉丝大合唱,在各个快闪店采购明星周边产品……这个夏天,“00后”孔令思一点没闲着。“北京今年有太多打卡点,很多以前没去过的地方,这次都走了个遍。”她说。

来自广东东莞的李柏熙第一次来北京,连看了两场演唱会,直呼过瘾。“场馆周围酒店‘一房难求’,太火爆了。”他告诉记者,除了看演唱会,他还去了天坛公园、景山公园和北京环球影城游玩。

观演前为自己打造一套演唱会专属妆造、散场后相约好友去周边餐厅继续欢乐、看演唱会之余打卡周边旅游景点……火爆的演唱会串联起商场、酒店、文旅等多元业态与场景,“演唱会+”效应带动消费增长。

业内常以“乘数”来测算演唱会对消费增长的推动力。记者从北京市了解到,今年1月至8月,鸟巢万人以上演唱会售票243.5万张,票房收入15.4亿元,带动周边吃住行游购娱收入92亿元,拉动比约1:6。

繁荣的演艺市场也为华熙LIVE带来了显著的客流与消费提升。“大型演出活动单日可吸引超过18万人次的客流,带动商圈整体消费。”华熙LIVE·五棵松数字传媒中心总经理常婷婷说,餐饮业态在演出日营业额可达平日的1.5倍左右;休闲娱乐消费同步激增,酒吧、Livehouse等夜间业态客流增长50%以上,散场后时段消费占比提升近30%。

QMEX库迈·墨西哥餐吧五棵松门店负责人王思元告诉记者,如果当晚有演唱会的话,客流量会比平日翻倍。“散场后会有很多观众到店,凭票根还可以享受特定酒水5折优惠。”

从一张演出票到一条消费链,从一场“欢聚”到一座城的文化名片,北京演艺经济的火热印证了文化赋能城市的无限可能。今年“五一”假期,昌平区依托“2025千帆音乐·元气森林音乐节”,推出“一张票根玩转昌平”促消费活动,实现综合收入超6500万元;延庆区2025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开幕首日吸引超3万游客,世园公园周边酒店入住率100%,三天带动直接和衍生消费达6000万元。

“大型演唱会的经济辐射力形成了‘以演出场馆为核心、向全城扩散’的消费浪潮,除了场馆周边的直接消费带动外,在跨城观演趋势下,北京核心商圈以及整个文旅产业链消费活力不断增长。”郑芳说。

演艺+:“演艺之都”名片更亮

在北京,除了倾情投入一场演唱会,还有很多观演选择:去国家大剧院欣赏一场世界经典歌剧,走进百年戏楼正乙祠听一曲《牡丹亭》,在天桥艺术中心“邂逅”原版引进音乐剧,或是漫步亮马河畔参与一次露天即兴演出……

“演唱会是现在年轻化‘破圈’很重要的一个切口,我们也在积极打造‘演艺+’,构建传统与现代交织、经典和潮流共生的‘演艺之都’城市形象。”郑芳说。

北京演艺集团推出音乐剧《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假面舞会+演出票+酒店住宿”套餐,打造“艺术+旅游”一站式服务;爱乐汇、嘻哈包袱铺等演艺机构为商业街区注入舞蹈、音乐会、脱口秀等演艺内容;开心麻花·花花世界集合沉浸剧场、音乐戏剧酒吧、剧本游戏等多元空间,形成集演出、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业态……不断推陈出新的“演艺+”创新场景,持续释放演艺经济对城市消费的拉动效应。

“北京演艺经济的发展,始终在探索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说,一方面,一批业态融合、场景聚合的演艺新空间“焕新”城市空间活力;另一方面,传统院团也在运营理念、方式上更加开放,通过公益活动“打开专业的大门”,让老百姓随处都能看到优质演出。

新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传统剧场、园区街区、商业综合体等活化空间、丰富演出样态,为城市活力增添新引擎;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借助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等先进技术,让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飞”抵更多人身边;歌剧《指环》之《女武神》、话剧《风雪夜归人》、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舞剧《主角》、音乐剧《寻找李二狗》等精品剧目在京成功首演,英文原版音乐剧《日落大道》等世界经典剧目将北京作为全国首演首站,“演艺之都”星光璀璨。

“北京文化氛围浓厚,剧场数量多、风格多样,精品好剧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新加坡女孩林家怡在北京连看了《大状王》等多场演出,还期待在这座文化之城体验更多惊喜。10月至12月,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话剧《一仆二主》、舞剧《卡门》等世界经典剧目将来京首演、巡演。

“戏”聚北京,大幕不落。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怀刚表示,北京将坚持深耕细作,营造良好文艺生态,汇聚各方人才,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着眼“演艺+”多元融合发展,激发文商旅消费活力。“北京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尚活力,希望所有到北京看演出的观众都能有一份独特回忆。”(本报记者 董素玉 乌梦达 杨淑君)

场馆介绍
繁星戏剧村位于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面积近5000平方米,一期将开放5个小剧场,预计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200座剧场两个,150座剧场1个,80座剧场两个。除了剧场外,戏剧村内还有艺术展览、酒吧、书吧、餐厅等相...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
地铁宣武门站A口和E口出来便是公交47路、83路、102路、105电车、109电车、603
繁星戏剧村5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