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原创皮影戏亮相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
更新时间:2025-10-27 21:36 浏览量:3
“百姓躬身谢后羿,脊梁挺起护苍生,从此人间生态好,绿水青山万年红!”一张白幕,一段唱腔,几盏挂灯,半边脸谱……10月21日—26日,大连理工大学皮影戏剧团师生和辽南皮影非遗传承人鄂文武老师,作为唯一受邀的皮影戏团队来到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现场,连续6天为观众带来大工师生原创辽南皮影剧目《脊梁虎》展演,现场反响热烈,引得掌声阵阵。
乌镇戏剧节古镇嘉年华演出现场
辽南皮影戏又称盖州皮影戏,流传于辽宁省盖州地区的岫岩、海城、瓦房店等地,起源于明末清初,其独特的造型工艺及原汁原味的辽南民间唱腔音乐在民间艺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连理工大学借助地缘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2018年起,学校结合学科特色,聘请国家级、省市级辽南皮影戏非遗传承人,以“双师型”模式深度参与《民族文化》《综合设计》《互动艺术》等课程教学及研究生课题组;依托建筑与艺术学院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心”,邀请非遗传承人常态化指导“大工皮影戏剧团”社团活动,通过亲身示范、口述历史和经典剧目解析,使青年学子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创作并排演原创皮影戏《脊梁虎》等多个剧目,为辽南皮影戏的活态传承注入新活力。
挺立的脊梁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象征。基于这一精神内核,师生在中华文脉中汲取创作灵感,最终将目光锁定汉代画像砖——《双虎扶桑图》。以此图为基础,原创辽南皮影剧目《脊梁虎》,演绎了后羿在脊梁虎感召下重振雄风、射落九日的神话故事。
师生恪守皮影戏戏曲本体,精研剧本、雕刻、操纵与唱念,亲手雕刻制作了脊梁虎、后羿、金乌等35件造型精美、极富辽南皮影特色的皮影道具。在场景设计上,查阅大量古籍,构筑了瑰丽而深邃、具有神话意境的场景。
基于学校的培养,青年学子们主动担当起非遗传播的重任。在辽南乡野、在城市空间、在学校社区,师生们携《脊梁虎》等剧目,年均开展展演与工坊20余场,触达市民万人次。在国际舞台,师生们推出中英文双语皮影戏演出,邀请留学生参与角色演绎及幕后创作,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观众进行专场演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
同时,师生还深度挖掘“脊梁”符号的文化内涵,以“非遗+”思维推动跨界创新,打造“脊梁虎”IP衍生系列,开发皮影动画短视频、AR互动、家庭非遗美育套装等文创产品,使皮影戏艺术融入日常美育教育。
《脊梁虎》原创皮影戏的创演实践,是新时代青年用光影书写的文化认同宣言。当学生们在田野调查中俯身倾听老艺人的吟唱,在社区展演中见证观众眼里的星光,在皮影剧场中操纵跃空而起的虎影——他们完成的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对“何以中国”的深层回应。(编辑:张紫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