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散尽戏剧登场 “洞剧场”里今非昔比
更新时间:2025-10-31 15:38 浏览量:3
“洞剧场”里上演《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 记者滕嘉 摄
《顽石》在“洞剧场”上演。 记者黄敏 摄
从七星岩洞口进入,沿蜿蜒曲折的石阶而上,愈深入,愈见洞奇石美,也让人由衷感慨大自然对桂林一方土地的厚爱。
桂林艺术节期间,天然的岩洞作为“洞剧场”,上演了《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154种方式说爱你》《借着爱的轻翼》三部经典剧目。别有洞天的天然剧场给希腊、美国、格鲁吉亚的戏剧艺术家带来了独特的演出体验,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抗战时期,就是在这样的岩洞中,成千上万的桂林百姓得以庇护,免遭日军敌机空袭,也有无数孩子在此如饥似渴学习知识。
1938年,日军轰炸桂林,学校停课,学子失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想“岩洞教育”。“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这个“战时课堂”见证了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为传递知识火种、延续文脉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硝烟散去,山河重振。首届桂林艺术节把舞台搭进了岩洞。此后,“洞剧场”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剧团和观众。从瑰丽奇幻的《山海经》到充满志怪色彩的《铸剑》再到本届的“爱”主题三部曲,岩洞见证了战争的炮火硝烟,也见证了阻不断的文明、割不裂的文脉。
《154种方式说爱你》的导演、来自美国奥城大学戏剧学院的克里斯·库斯在“洞剧场”完成了剧目展演后表示:“此前我们从未在这样的场地演出过,这是一次相当特别的体验。尤其是当我知道了它是战时的庇护所,并且知道那段厚重悠久的历史后,我觉得能在这样的岩洞里演出是我们莫大的荣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走进‘洞剧场’,一边是岩体上的抗战宣传标语,一边是世界久负盛名的经典戏剧,那些画面让我内心深受触动。我看到了人类为保存和延续文明火种所迸发出的惊人的创造力。而开设‘洞剧场’也是对历史的诚意致敬。我也看到了从八十多年前战火中走来的桂林,正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国际化的姿态拥抱世界,展现一个世界级旅游城市应有的魅力。”观众李女士说。
别有“洞”天,渐入佳境。深邃的岩洞见证了昨天的历史,也见证着今日之传承和明天的发展,“洞”见今昔,今非昔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