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人都曾是“小王子” 央华版音乐戏剧《小王子》武汉首演!
更新时间:2025-11-16 15:36 浏览量:2
逐浪新闻记者:张唯
通讯员:刘婧娇
11月15日-16日,“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创研基地创作项目,2025—2026中法文化交流重点项目、央华戏剧与法国国家人民剧院联合制作、湖北剧院联合出品的音乐戏剧《小王子》在湖北剧院进行全球首演。
作为继中文话剧《悲惨世界》之后双方的再度携手,这部作品被视为中法合作在舞台艺术领域迈入“共创阶段”的重要成果,也在特殊年份中承载着跨文化对话的象征意义。
与大众印象中“童话故事”不同,央华版《小王子》指向的是一部深刻的成人寓言。它的核心指向不是儿童的世界,而是成年人心里“那个曾经的孩子”。导演让·贝洛里尼(Jean Bellorini)强调:“我的《小王子》绝非天真,他的洞察力会修补你,也会撕裂你。”这不是一部“儿童剧”,而是一部重新审视生命、时间与爱的作品。
《小王子》在中法之间建立精神共同体
202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法建交61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深化推进。这些历史节点,使《小王子》的首演具有超越艺术本身的文化意义。
《小王子》诞生于战争时期的1942年——彼时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流亡美国,在战火、流亡、孤独的现实中创作了这个“穿越时空的隐喻”。而法国国家人民剧院所在的里昂,正是圣-埃克苏佩里度过童年与青年时光的城市。这一次“从里昂回望东方”的合作,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一次让作品回到文化源头又走向新的文化语境的生产方式。
音乐戏剧《小王子》由法国国家人民剧院院长让·贝洛里尼亲自执导,中法共同完成文本与结构,中法演员同台排练,双方共同开发音乐、舞台与结构语言。让·贝洛里尼表示:“在我想象的《小王子》里,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人在一起工作,他们彼此照亮,就像原著里的星星一样。”
让《小王子》成为一部跨文化的舞台“诗”
央华版《小王子》首次以“中国小王子邂逅法国飞行员”的叙事新视角,采用音乐戏剧的形式,中法文现场演奏歌曲和音乐。剧中小王子由13岁的李一辰扮演,其清澈纯真的气质与角色高度契合。法国导演的长期合作演员、一位法国著名的演员弗朗索瓦·德布洛克饰演飞行员。
央华版《小王子》最大特点是,它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音乐戏剧(musical play)。创作团队邀请三位中国音乐人共同参与,钟立风(以文学性著称的民谣诗人),小六(独立音乐人,长于即兴创作),凡清(创作型歌手)。他们不仅负责音乐创作,还在剧中出演多个角色。
除了音乐的运用之外,剧中也引用多首中法诗歌。比如,剧中《春江花月夜》的诗句用在了小王子看“四十四次日落”的情节中,“月亮”和“日落”形成了呼应,同样传递出忧伤的情绪;“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诗句用在了小王子对玫瑰、飞行员对亲人思念的情节中,同样相得益彰。诗歌使故事不再是童话,而是关于成年人世界的隐喻。
不同年龄观看会触发不同的理解
所有童话都流淌着鲜血。《小王子》的温柔不是缺少痛感,而是以儿童的语言讲述成年人最深的伤口:被遗忘的自我、失去的好奇、不再相信的关系、需要修补的人性裂缝。
在不同年龄观看《小王子》,总会触发不同的理解:孩子会看到冒险,青少年看到成长,成年人看到的是自己曾经遗失的东西。正如原著中那句被引用无数次的名句:“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央华版音乐戏剧《小王子》,希望让这句话在每个观众心中再次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