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星到话剧顶梁柱!张一山《一地鸡毛》分饰15角,宋丹丹哽咽称骄傲
更新时间:2025-11-18 03:42 浏览量:1
11月13日晚,北京鼓楼西剧场内,宋丹丹看着舞台上的张一山,忍不住擦拭眼泪。 当晚,张一山主演的独角戏《一地鸡毛》首演落幕,他独自撑满110分钟,分饰15个角色,从职场小职员到市井小贩,从邻家大妈到河南口音的教师,每一个切换都行云流水。
舞台上没有繁复的布景,仅靠简单的道具和灯光变化,张一山却要演绎15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前一秒他还是为馊豆腐叹气的小林,下一秒就变成身形微佝、声调拔高的领导叔叔,连语气停顿都带着岁月的褶皱。
更难得的是,他仅凭眼神流转、声调起伏和身形变化完成切换,没有NG重来的机会,也没有剪辑修饰的空间。 编剧徐圆圆在改编时坚持“扎根原著,向上生长”,既保留小说中机关单位的众生相,又注入当代解读,让小林的职场困境和家庭琐碎与当下观众共鸣。 张一山说:“虽然没经历过小林的时代,但锅勺不碰锅沿的琐碎,每个人都懂。 ”
“演员在台上推镜子时,用力气的,是顶在后头的那个人。 ”83岁的资深戏剧人林荫宇在演出后强调团队力量。 这部戏的幕后是一支90后年轻团队:制作人吴思聪大胆起用张一山,导演李奎用两层舞台空间和灰色反光墙面创造“观看与被观看”的互动,连灯光都分为“打给舞台”“打给人物”“打给观众”三类。 舞台上那面可推动的镜子,既是空间分割的道具,也是自我映照的隐喻。 当张一山谢幕时对着镜中无数个自己的影像鞠躬,仿佛在向剧中所有人物致敬。
演出当晚,不仅是宋丹丹,杨紫也送来花篮祝福,杨紫的爸爸也到场支持。 宋丹丹的落泪,不仅因为张一山的演技,更因为二十年的情感联结。 她回忆,张一山12岁时在《家有儿女》中饰演她的儿子,这部剧拍了四季共300多集,戏外的“母子情”早已深植。 看到当年调皮捣蛋的“刘星”如今独挑大梁,她坦言:“仿佛看到自己的孩子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
“这说的不就是每个被生活磋磨的我们吗? ”有观众在演出后感慨。 剧中,小林的生活琐碎。馊豆腐、孩子入托、单位人情算计。没有激烈冲突,却让许多年轻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保利文化集团艺术总监周涛评价:“这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舞台表达。 ”她从张一山登台的第一刻就感觉“这个戏稳了”。
张一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有11年影视表演经验,但话剧舞台对他仍是挑战。接到邀约时,他经历了半个月的“辗转反侧”,每天一想到要一个人演15个角色就紧张。 首演前,他站在侧幕条手心生汗,但演出结束后,他每次谢幕都会向观众鞠躬,再转身对镜中的自己鞠躬。 他说这种“既在其中,又在其外”的体验,是演艺生涯中最特别的学习。 而宋丹丹的眼泪、周涛的赞叹、观众的掌声,共同见证了一场从童星到艺术家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