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里的戏剧情缘
更新时间:2025-11-23 11:24 浏览量:1
要说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戏剧情节,都会有自己的爱憎。纵观黄德新先生的一生,都与戏剧有着深深的渊源!
1954年黄德新出生在贵阳的一个教书人家。在他幼年耳濡目染的记忆里大多是祖父习字、诵诗、以及给人补习功课以贴补家用的情景,这也为他今后的艺术人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的一生犹如他创作的戏剧一样丰富多彩,修过铁路、做过木工、学习绘画、自学长笛……1971年恰逢大招工,他在国家建委三局四公司当了一名木工,在安顺、修文一带流动工作,因有一技之长的他,学徒的三年基本上都是在文艺宣传队度过的。期间,他除了练习乐器,更爱读些文学类的书,也常在工地附近的野外写生、游玩,对他来说这是一段非常清贫而又快乐的日子,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摇篮。
冥冥中似有一股力量在推动着黄德新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1974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原贵阳市越剧团乐队做演奏员,直至1999年。期间,1987年经成人高考就读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电影创作、评论及管理专业,1989年毕业。两年的学习,不仅他的汉语言和中外文学的基础得以夯实,更接触了他过去不曾涉足过的电影艺术领域。这些丰富的经历为德新先生在今后的戏剧创作上打开了一扇入室之门。
此后的十年,他不断在报刊发表电影评论、小小说,还为大型话剧写过音乐和主题歌词曲。但作为演奏员,他主要的精力则用在长笛的演奏和教学上,曾受聘于原贵阳师专、贵州师大音乐学院等学校担任长笛专业教师。1999年他调入原贵阳市艺术中心创作研究室,由原三级演奏员转评聘为三级编剧,开启了他人生轨迹的一次转型,从此踏上了专门致力于戏剧编剧之路……
《山路弯弯:黄德新剧作文论选》一书是德新先生的剧作选。书中选取了他2000年至2015年创作的19个小品,是他一生潜心研究戏剧和浸润经典后的刻苦和成就,凝聚了先生对戏剧创作艺术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见解。全书由“戏剧小品”、“话剧”、“微电影”、“评论”四个篇章构成。其中,小品均为现实题材,内容多以“反腐倡廉”“禁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以“道德模范人物事迹”为素材而创作。其形式风格不拘一格,有话剧、方言、歌的……正剧,有喜剧、也有悲剧,让读者“读”的过程中,能够真切的感知和了解到剧本创作艺术的审美情趣,能够有所收获,得到启迪。
德新先生,作为一名优秀的编剧,他从来不让自己闲下来,一有时间就不断的学习新的东西,永远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活力。“多乃博学,有容乃大,博学多才也是构成德新戏剧作品获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国家一级编剧董瑜评价到。
书中所选小品《一把椅子》创作于2000年,是德新先生从事戏剧小品创作早期的一部作品。当时电脑的运用不普及,其剧本纸稿的修改就有八稿之多,可见德新先生对创作有着认真、严谨、专业的态度。
老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兼收并畜,博彩众家之长是诸多剧作家成功的秘笈。在德新先生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深通音律、热爱摄影、品酒中杜康义、茶汤浸透露羽情……他在各个艺术门类里积淀下他身后的人生体验,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细细品读他的《山路弯弯:黄德新剧作文论选》,所选的每一个作品,都寓意深刻、贴近人们生活,且构思巧妙、人物饱满和生动有趣。剧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浓缩了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不知不觉、或多或少都会在这些角色、人物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只要真心感知作者的文字,你会发现作者给每个人物都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其中,小品《一把椅子》因构思巧妙、人物生动有趣而颇得专家、同行的好评。话剧小品《妈妈,你不要走》是以禁毒为题材话剧作品,戏剧内容处处体现着吸毒母亲内心的懊悔,淋淋尽致的呈现了毒品残害了三代人,让美好的生活顷刻间毁于一旦的悲剧故事。
纵观全书,每一个剧作在寓意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赋予了剧中人物、角色生活的希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磨难、挫折时向前看,希望就在前方。(图文 / 刘 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