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繁星戏剧村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融通中外艺术,共谱中国音乐剧新章

更新时间:2025-10-07 21:55  浏览量:3

“音乐剧是全世界人民共享的艺术形式,我们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汲取文化精髓与智慧,同时以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让中国音乐剧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10月7日下午,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在上音歌剧院启幕,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的开幕寄语,为这场国内音乐剧领域的年度盛会奠定了“守正创新、开放互鉴”的基调。

作为国内音乐剧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平台,本届音乐剧节以“链接世界舞台,融合产学创新,共谱中国音乐剧新章”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行业大咖、院校代表与艺术爱好者齐聚上海。北京舞协副主席、文旅部艺术司原司长明文军教授,市教委体卫艺科处陈华处长,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音乐剧制作人李盾教授,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黄凯教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剧研究会理事王翔浅,韩国秋溪艺术大学副校长全星海教授,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与戏剧学院Brian Weir(布莱恩·韦尔)总监等嘉宾出席,多元力量的碰撞让开幕首日便充满思想交锋的活力。

构建中国音乐剧原创自主知识体系

廖昌永在开幕致辞中回溯了上音国际音乐剧节的成长轨迹:自2022年创办以来,这一平台始终秉持“和毅庄诚”的上音校训,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逐步成为推动国际交流与行业发展的重要纽带。他特别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贺信中“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的论述,强调“中国音乐剧的核心使命,在于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汲取文化精髓与智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自主知识体系”,而国际交流合作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以文明互鉴促进文化繁荣的必经之路。

谈及上音音乐剧专业20余年的发展,廖昌永的话语中满是实践沉淀:“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史是构建的历史。”上音始终在借鉴中坚持中国特色,以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关注学生就业与市场适应度,更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引进行业导师深化产教融合——如今,“今年软科音乐剧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的成绩,以及《忠诚》等上音原创剧目的口碑,正是这份坚持的最好注脚。

作为开幕式主持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在采访中详解了本届音乐剧节的创新之处——这些设计并非简单的活动叠加,而是直指行业发展与教育的核心需求。

在教师培养层面,本届音乐剧节的工作坊从以往的“表演”升级为“创排演”,覆盖范围也从上海扩展至全国。“很多教师回到学校后需要指导学生排演、设计剧目,单纯的表演培训不够用。”安栋解释,升级后的工作坊更贴近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需求。在剧目与课程分享上,近一年多来上海涌现的原创佳作成为核心——《风声》《锦衣卫之刀与花》《长安十二时辰》《海上钢琴师》悉数入选,且各有侧重。《锦衣卫之刀与花》聚焦导演与音乐构思,《长安十二时辰》侧重演员交流与音乐创作表演,让前沿实践与理论思考同步推进。

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交流与理论建设的深度融合。本届上音国际音乐剧节汇聚海内外音乐剧演员、导演、制作人、理论学者及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天津音乐学院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院校。全国院校展演将让各院校带来1-2个代表性节目,这种跨校交流在国内音乐剧专业领域并不多见。同时,针对舞蹈、导演、创作等技术难题的研讨,将推动相关课程走向常态化。而第三届音乐剧优秀论文征集吸引了北京大学、沈阳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参与,联合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市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开展评论,更是为行业理论建设注入新活力。

“本次上音国际音乐剧节的所有活动和演出都是公益性质的。”安栋特别提到,上海市民和全国各地来沪的音乐剧爱好者对专业知识需求迫切,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演员面试技巧到新剧排演细节,让高雅艺术不再是“殿堂专属”。本届音乐剧节的四场核心活动也围绕这一理念展开。上海市教师音乐剧创排演工作坊汇报展示教师们自创自排自演的音乐剧片段;全国音乐剧院校专业交流会集中呈现教学成果;上音本硕博新生音乐会(上音是国内唯一设有音乐剧表演博士点的院校,廖昌永为首位音乐剧表演博士博导,今年博士新生为胡超政)展现不同学段专业风采;《泰坦尼克号》音乐会版演出则向全国同行展示引进版经典大剧的呈现水平。

安栋强调,这些设计的最终目标始终清晰:“在东西方互鉴基础上,学习音乐剧的技能、知识、技术,建立属于中国的音乐剧话语体系,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体系。”目前,上音已开展重点原创音乐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剧本研讨会,持续推动以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为内核的创作。

26场学术讲座与工作坊让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悉,本届音乐剧节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国歌剧研究会、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承办,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中国音乐剧协会表演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中国音乐剧协会、托尼奖·中国为特别支持单位,期间将举办26场学术讲座与工作坊,覆盖创作、表演、教学、研究全领域。

这些活动集中呈现了包括学术讲座、工作坊、新生音乐会、院校展演、教学交流音乐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信息发布后受到校内外各界广泛关注,观众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公众号踊跃报名预约。丰富、集中的中外歌剧音乐剧展演与系列学术活动,真正做到打开校园的学术围墙,打造上音经典艺术品牌,服务人民城市。

开幕首日的专家分享已显现出思想碰撞的力量。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与戏剧学院布莱恩·韦尔总监以《浅谈英国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及综合能力养成》解析海外人才培育核心逻辑;韩国著名音乐表演艺术家与教育家李泰元教授借《百老汇音乐剧的脚步与当今的韩国音乐剧》串联国际脉络与韩国本土化经验;音乐剧制作人李盾在《音乐剧中的关系》分享里勾勒中国音乐剧发展六大生态方向;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黄凯聚焦《音乐剧导演人才的培养规格》明确核心人才培育标准——不同视角的智慧,正为中国音乐剧从“借鉴学习”到“自主突破”提供多元参考;上海音乐学院李奇老师以经典剧目《西区故事》片段为切入点,拆解演员综合素养的训练路径。

10月7日晚,2025第四届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创、编、演”音乐剧实训工作坊汇报演出在上音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该项目为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全市80位中小学教师于今年8月中下旬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完成9天集训,在指导团队助力下创排多个原创音乐剧片段——此前这些节目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美育”培训活动中展示时,已获高度认可。如今再度登台,教师们既展现了对艺术的热情与追求,更让音乐剧美育的种子在基础教育领域扎根。

正如廖昌永所言,打开校园的学术围墙,让音乐剧融入城市文化生活,既能让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能为中国音乐剧培育更广阔的发展土壤。这场盛会的意义,早已超越一次节庆,成为中国音乐剧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场馆介绍
繁星戏剧村位于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面积近5000平方米,一期将开放5个小剧场,预计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200座剧场两个,150座剧场1个,80座剧场两个。除了剧场外,戏剧村内还有艺术展览、酒吧、书吧、餐厅等相...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
地铁宣武门站A口和E口出来便是公交47路、83路、102路、105电车、109电车、603
繁星戏剧村5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