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繁星戏剧村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青岛大剧院2026开年力作登场 “尝鲜”体验原版音乐剧扛鼎之作

更新时间:2025-10-13 08:35  浏览量:2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2026年1月1日至4日,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将在青岛大剧院连演5场。继2024年1月《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2025年1月《猫》之后,大剧院再次以原版音乐剧为演出季开年,意图打造“音乐剧开年”的演出传统。

作为演出界的盛事,音乐剧《莫里哀》在今年引入中国后备受观众追捧,国庆期间,该剧在上海更是掀起观剧热潮。此次青岛大剧院提前半年敲定《莫里哀》档期,提前4个月推出优惠门票,足见对高水准法语剧和全省音乐剧市场的信心。

法语音乐剧一直是中国市场的主打品类,近年来,多部经典剧目成功引入国内。今年,《巴黎圣母院》在青岛大剧院重新上演,让观众感慨“常看常新”。相对而言,此次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有多个闪光之处:它的音乐大胆采用了嘻哈风格,使得叙事更加从容,与之相对应的舞蹈也采用了街舞形式,自由而且时尚。《莫里哀》舞台演出频繁打破“第四堵墙”,以“戏中戏”的手法展现莫里哀时代的艺术风情,进一步将现代社会议题展现在17世纪的舞台上。相较于之前的众多法国经典音乐剧,《莫里哀》在2023年首演,短短两年就成功引入中国,让观众得以同步感受法语剧的鲜活魅力。

自2013年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首次青岛演出至今,青岛已经培养出一大批钟爱音乐剧的高水准观众。得益于丰富的演出经验以及与观众的及时沟通,青岛大剧院在今年引入《摇滚红与黑》《锦衣卫之刀与花》《莫里哀》等中外音乐剧爆款。结合古典底蕴、个性美学与现代活力的音乐剧带领观众深入舞台艺术,打破历史剧的厚重感,构建戏剧大师与当代观众的共情纽带。

时尚基因 音乐破界

1642年,20岁的让·巴蒂斯特·波奎林放弃作为皇家室内装潢师的名利地位,与志同道合者创建自己的剧团,由此,未来的喜剧大师“莫里哀”走上了戏剧之路。新剧团的成长举步维艰,幸而得到孔蒂亲王庇护,团员生活才有了保障,莫里哀得以专注创作。然而,伴随着教廷、宫廷政治的双重压力,莫里哀和他的剧团注定要走上一条充满波折的艺术之路。

作为纪念莫里哀诞辰400周年的作品,音乐剧《莫里哀》2023年11月在巴黎成功首演,随后的160余场巡演场场爆满,50万人次观众为之疯狂,2024年更是一举拿下法国音乐喜剧奖7项大奖。《莫里哀》的魅力何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认为“时尚性”是《莫里哀》的一大亮点:“法国人喜欢把音乐剧称为‘歌剧’,还经常用‘摇滚歌剧’的说法,例如《摇滚莫扎特》和《摇滚红与黑》都是。《莫里哀》这部戏起先被称为‘都市歌剧’,今年起直接称‘音乐剧’。由此可见,这部作品意在更靠近都市时尚主流。”

《莫里哀》的时尚性在它的音乐风格上有着充分体现。自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凭借嘻哈音乐风格走红之后,法语音乐剧如何使用嘻哈音乐成为一大课题。法国剧作家德夫·阿提亚之前凭借《摇滚莫扎特》《太阳王》等音乐剧作品闻名,《莫里哀》作为他的集大成之作,充分体现出作曲家的艺术能量。

对此,陶辛表示:“《莫里哀》主体风格是有着浓重的电子鼓机音色的嘻哈音乐,这种说唱乐有着密集的唱词,能让歌曲承载更大的叙事容量,而抓耳的副歌又可以在信息冲击中凸显出主题。”随着嘻哈音乐在原版音乐剧里的广泛使用,国内音乐剧也借鉴这一风格,像是国风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为“风舞阳”设计了嘻哈旋律,这种突破传统音乐框架的手法跳脱灵动,观众可以对照中外音乐人在说唱音乐领域的创新成果。

“《莫里哀》中也有流行电子舞曲和抒情慢歌等曲风。”陶辛介绍,“第一和第二幕中都出现过的《美好生活》属于流行舞曲,也是该剧重要的音乐底色。作为法国音乐剧,期待中的法式香颂虽占比不高,倒也特色鲜明,以莫里哀丧子后剧团女演员玛奇丝的悲歌《不要开口》的开头部分最为纯正。”

不同的角色配以不同的音乐风格,贴合角色性格。当然,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莫过于莫里哀与情人的女儿阿尔芒德的婚礼场景《放声笑》。这首歌改编了1980年代经典迪斯科舞曲《路易兄弟》(中文翻唱为《路灯下的小姑娘》),呈现出莫里哀情感史里难以言说的混沌。

戏中有戏 历史重构

作为一部传记剧,《莫里哀》沿着“组建剧团—外地巡演—返回巴黎进入宫廷—结婚—丧子—去世”来展开莫里哀的生平传奇。

该剧采用“戏中戏”的手法来演绎莫里哀戏剧作品多达18部,包括观众熟知的《伪君子》《唐璜》《无病呻吟》《太太学堂》等戏剧片段在台上穿插呈现,全面展现莫里哀的创作历程。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并未严格按照历史来设计造型,从贵族们的假发到剧团工作人员的服装都有“穿越”之感,剧中还设想了巴黎妇女们因观看《太太学堂》而走上街头、争取妇女权益的场景。这种舞台现实与虚构的“破壁”也让观赏感大大增强。

《莫里哀》不只是一部剧,也是一部17世纪的法国“正史”。该剧从法王路易十三驾崩开始,年幼的路易十四面临统治压力,贵族领导的投石党叛乱更是造成社会动荡。孔蒂亲王一开始庇护莫里哀的剧团,后来反目后处处跟莫里哀作对,围绕着《伪君子》的上演,王权与各界势力展开了较量,这些大背景下,孔蒂亲王这个大反派逐渐呈现出串场、评论乃至最后的“忏悔”等功能。

法语剧培育了大批忠实粉丝,从演出前的演员见面会到演出后的通道交流环节,法语剧独有的仪式感也是观剧乐趣的一部分。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法语音乐剧本身充满了大量历史细节和美学设计,一部戏的反复“重看”可谓必修课。今年9月,《莫里哀》首次引入上海,后续该剧将在中国10个城市上演,预计届时将有一批忠实粉丝跟随该剧持续“追看”。

亲民风格 法式特色

从2013年法语原版《巴黎圣母院》首次在青岛上演,到2026年《莫里哀》引入青岛,13年来青岛大剧院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准音乐剧观众。

资深观众王女士持续追看了《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芝加哥》《摇滚红与黑》等佳作,她尤其盼望《雨中曲》等新作引入青岛。“我觉得英国音乐剧技巧高、舞美好,尤其是对演员要求很高,演员要有独唱功底,还能配合道具升降台,很考验技巧体力;法国音乐剧主打浪漫亲民,演员台上台下互动性很好,让观众得到很高的情绪价值。此外,俄罗斯音乐剧庞大凄美,德国音乐剧不卑不亢,总之各有各的特色。”王女士表示,“我更倾向于原汁原味,原版音乐剧能带来作品本身的感觉,即便听不明白歌词,对我来说是一种朦胧美。不过,有的剧抢票确实很难,尤其一些剧吸引了跨城粉丝来追看,买张票简直比中彩票还难。”

业内人士回忆,早期音乐剧观众数量有限,演出到第三场之后“送票都送不出去,因为观众就那么多”。然而,2020年之后,音乐剧迎来“井喷”,单个城市巡演往往5场起步,甚至能演到10场以上,反复购票的忠实粉丝、跨城追看的外地观众支撑起音乐剧市场,类似《莫里哀》这样豪华阵容作品的号召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音乐人任安近年来致力于音乐剧的创作,在他看来,法语音乐剧有着注重舞台表现的传统,因而贴近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法国音乐剧之所以在新世纪以来‘杀’出一条路,与它重视舞台表现、重视时代审美、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有很大关系。法语音乐剧有种‘法国春晚’的感觉,就是一首歌连着一首歌,最后一定要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压轴。”任安说,为了让观众更方便理解,法语音乐剧选择了改编名著的明智思路,“法语音乐剧像是一个秀,而英美音乐剧的魅力在于戏剧的逻辑关系,后者更加强调人物、人性的内容,很多都是原创的剧目。法语音乐剧通过改编名著来推广IP,它的现场气氛很热烈,尤其音乐剧有主题歌,最后邀请观众一起唱。法语剧强调结尾互动,让观众更有参与感。”

场馆介绍
繁星戏剧村位于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面积近5000平方米,一期将开放5个小剧场,预计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200座剧场两个,150座剧场1个,80座剧场两个。除了剧场外,戏剧村内还有艺术展览、酒吧、书吧、餐厅等相...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
地铁宣武门站A口和E口出来便是公交47路、83路、102路、105电车、109电车、603
繁星戏剧村5剧场